
产品定位
鲁班仿真智能系列产品的研究范围包括仿真数据挖掘、代理模型、自动优化等,致力于探索AI+Sim的可行方案:
- AI辅助仿真方向:借助AI大模型+仿真平台,实现仿真数据库模糊检索、仿真知识库构建;借助AI大模型+仿真前后处理软件,实现MPC建模/分析助手等功能。
- AI代理仿真方向:通过降阶模型、FCNN、Modulus等多范式科学AI网络等技术构建小规模、准静态(quasi-static)系统的代理仿真模型,实现仿真结果实时预测。
- AI驱动仿真方向:通过启发式、机器学习等技术作为驱动器,通过几何、网格、求解、报告自动化等技术作为执行器,实现AI驱动仿真多轮迭代,帮助工程师进行设计决策。

AI + SIM行业方案仍处于预研、试错、迭代阶段,下面以自动优化、专用知识库、软件智能化为例,展开介绍我们的初步探索:
自动优化
业务价值:
-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技术作为驱动器,通过几何、网格、求解、报告自动化等技术作为执行器,实现算法自驱动多轮仿真迭代,可以理解为利用AI技术实现了更高Level的仿真自动化。
- 如图所示,自动优化能够将原本耗时10余天的纯手动仿真建模、方案分析、方案筛选,简化成1.5天的自动仿真优化,大大减少“虚拟测试”试错成本,释放仿真的价值,以量变产生质变。

技术方案:
- 驱动算法:LUBAN基于小样本强化学习技术开发了通用优化加速算法、收敛速度显著优于各类常规启发式算法。
- 几何变形:基于商软的全自动化二次开发(已支持:Ansys spaceclaim)。
- 网格变形:基于商软的全自动化二次开发(已支持:Ansys workbench,Altair hypermesh,LUBAN Mesh等软件/算法)。
- 仿真求解:调度系统支持批量自动提交,支持各类求解器。
- 结果提取:基于LUBAN CAE Post api接口可实现快速结果提取。
平台化:
- 将复杂的建模、求解、分析任务隔离起来,用户仅需通过web平台按步骤提单即可开启多轮自动优化任务。
- 数据长期且有序存储,为后续分析、复用、数据挖掘奠定基础。
下面视频演示材料自动优化的效果:

专用知识库
借助日益强大的 AI大模型与企业私有文档相结合,工程师可以在私有云环境中快速部署专属的专家知识库。这样不仅能够安全地管理和调用企业内部的仿真规范、仿真标准与仿真案例,还能让这些沉睡在文件夹里的知识“活”起来——通过自然语言对话、智能检索与推理分析,实现对经验和规范的即时调用与灵活应用。
在适当的场景推广应用,有机会提升工程师的工作效率:
- 快速检索:几秒内找到与当前任务最相关的标准或案例。
- 智能解读:AI 自动解析复杂规范,提炼重点,并结合上下文给出应用建议。
- 持续进化:知识库可随项目积累不断扩充,并通过 AI 学习优化回答质量。

专家知识库不仅是文档的集合,更是企业仿真经验的“数字化工程师”,助力标准化、知识复用与新人工程师的快速上手。
软件智能化
在 AI 与仿真软件的融合探索过程中,我们希望 LUBAN 系列软件不仅高性能、自动化,而且能够智能交互,让工程师不仅能通过传统的界面操作完成任务,还能像与同事交流一样,通过自然语言直接驱动软件完成建模、计算与分析工作。
技术方案:
- 自然语言解析:通过大语言模型将工程师的自然语言指令转换为后台可执行的 SQL 查询、建模 API 调用或分析 API 调用。
- 智能分析与报告:基于仿真结果自动生成摘要、关键指标表格、可视化图表,并按企业报告模板输出HTML/PPT 报告。
- 知识与数据融合:与专用知识库打通,边看规范边执行操作,实现AI辅助仿真。
初步功能预览如下:

小结
AI算法日新月异,我们在AI+仿真领域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。在此仅分享一些思路,期待与各位开展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。
以自动优化为例,AI+仿真意味着一次优化任务需要消耗数十次、甚至数百次仿真求解,原本一天的仿真会延长至数天、数周,难以落地,求解效率的瓶颈如果无法突破,AI+仿真的能力就难以完全释放出来。我们将在下篇文章介绍仿真高速化方面的工作。





